京东、天猫、小红书在购物流程及交互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
由于平台定位和用户画像的不同,京东、天猫、小红书在购物流程及交互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,每个平台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。
一、产品背景
1. 京东
多块好省,只为品质生活。
京东的本质是零售,搭建的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联系,对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开发一个窗口,追求的是成本、效率、用户体验,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、交易的中间费用,提升买卖双方的效率和体验;京东的针对性更多是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购物需求,且对商品品质和售后服务有一定要求的用户。
京东3C数码起家,主打电脑、数码、通讯、家用电器产品销售,产品种类繁多,近年来发展的产品领域涉及多个,不仅限于3C产品。
2. 天猫
引领更好的生活趋势,理想生活上天猫;天猫是一个综合性购物网站,是淘宝网全新打造的B2C商业零售平台,其整合数千家品牌商、生产商,为商家和消费者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和商品种类几乎覆盖所有方面“万能的淘宝”形成互补,天猫则主要是聚集品牌旗舰店和信用度较好的卖家。
3. 小红书
小红书是从社区起家,一开始,用户注重于在社区里分享海外购物经验,到后来,除了美妆、个护,小红书上出现了关于运动、旅游、家居、旅行、酒店、餐馆的信息分享 ,触及了消费经验和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。
小红书将人工运营内容改成了机器分发的形式,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,将社区中的内容精准匹配给对它感兴趣的用户,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。
小红书电商的独特性在于:
口碑营销:没有任何方法比真实用户口碑更能提高转化率,就如用户在淘宝上买东西前一定会去看用户评论;小红书有一个真实用户口碑分享的社区 ,整个社区就是一个巨大的用户口碑库。
结构化数据下的选品:小红书的社区中积累了大量的消费类口碑 ,就好像几千万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发现、分享全世界的好东西。
此外,用户的浏览、点赞和收藏等行为,会产生大量底层数据;通过这些数据,小红书可以精准地分析出用户的需求,保证采购的商品是深受用户推崇的。
二、用户画像
用户画像这个词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设计产品的时候不仅要围绕用户场景来进行设计,用户画像更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。
有一组用户画像近些年被讨论得很火,叫“大明、笨笨和小闲”。
大明:是指非常理性的人群,他们使用产品有非常清晰的目的,用完即走。
笨笨:指的是一群有需求,但是需求不是很明确的用户群体,他们容易接收引导。
小闲:这类人群本身没有确切的需求,他们只是比较闲,有时间,到处逛逛。
1. 京东服务于“大明”用户
京东是做3C数码产品起家的,而3C产品一般价格都不便宜,所以一般去网上购买3C产品的用户,都是有比较清晰的目的和导向的;比如我想买iPhone,那我上京东,搜的一定是苹果手机,不可能是其他东西了,搜索的结果也很具有明确性。
2. 天猫服务于“笨笨”用户
女生逛天猫淘宝,就跟男生玩游戏一样。用户想买东西,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想好买什么,通常进店的时候想要买一顶帽子,最后买了一双鞋。
他们确实是想买点什么,但最后买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一开始并没有想好的,然后导致买了一大堆之前打开app没想过的商品。
3. 小红书服务于“小闲”用户
用户逛小红书,很多时候并没有提前想买什么,但是被博主发的内容种草,激发购买动机,购买之前并没有想过要购买的东西或者品牌。
三、购买路径
1. 主详情页

一级底部菜单入口不同之处在于:
京东更突出分类和发现页面;
天猫更突出点评和会员店;
小红书更突出通过【好物说】内容种草,引导用户发布内容。
2. 购物路径
抱歉,暂停评论。